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立项2024年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6项

来源:《产教融合研究》,第6卷第2期,2024年4月出版。DOI: https://doi.org/10.6938/iie.060203

2024年4月17日,根据《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管理办法》(教高厅〔2020〕1号)要求,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公布《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公布2024年第一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喀什大学等与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合作的6个项目获批立项。教育部要求有关高校要加强对项目的指导和管理,项目负责人要与相关企业加强联系,按照要求高质量高效推进项目实施。有关企业要保证资金及软硬件投入按时到位,切实加强项目管理,严禁要求高校额外购买配套设备或软件、支付培训费等违规行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项目负责人、高校、企业应按照《项目管理办法》的要求和合作协议的约定,及时完成项目结题验收工作。高校应以项目结题作为成果认定的重要条件。

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领先的数字经济、新一代人工智能、生物制药、新能源等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从2018年开始先后参与了九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与西北工业大学等合作立项243项,与中山大学等合作立项广东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23项,与吉林财经大学等合作立项吉林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5项,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等合作立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项。

一、跨学科视域下艺术设计学一流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实践

公司名称: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

项目名称:跨学科视域下艺术设计学一流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实践

承担高校:喀什大学

项目负责人:杨昊

在新时代背景下,跨学科融合和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球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喀什大学设计学院响应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申报了“跨学科视域下艺术设计学一流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创新实践”项目,致力于培养能够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复合型设计人才。

(一)项目背景

随着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推进,新的学科交叉需求日益显现,特别是在艺术与设计领域。喀什大学设计学院面对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局限,识别到需要通过教育改革,加强学科间的交流与融合,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该项目旨在通过建立一流的课程体系和师资力量,推动艺术设计学专业的全面提升。

(二)项目意义

该项目不仅对于喀什大学,对于整个新疆地区乃至国家的艺术设计教育都具有重要意义。它通过实施跨学科的课程改革,能够培养出更具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设计人才,满足未来社会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同时,项目还将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竞争力,使他们能够在全球化的环境中更好地发展。

(三)项目目标

1.跨学科融合创新

推动设计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构建开放的教育环境,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2.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教育成果与国际标准接轨。

3.培养复合型人才

重视学生的多元化能力培养,特别是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4.服务地方发展

使教育内容与地方经济社会需求相结合,通过校企合作培养更多适应地方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四)主要内容

1.课程体系改革

构建以创新和实践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包括基础课程群和专业核心课程教育,增设多学科交叉课程。

2.师资队伍建设

组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和学者,提升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

3.校企合作

建立校企合作机制,将企业实际需求和案例引入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就业能力。

 (五)预期成果

1.课程大纲与教案

完成一套系统的课程大纲与教案,确保教学内容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2.教学改革成果

开发典型教学案例,推广先进的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3.提高教学与研究水平

通过参与国内外教育科研会议,推广和复制项目成果,提升学院的教育与研究影响力。

通过这一改革项目,喀什大学设计学院将能够在艺术设计教育领域树立新的标杆,为地区乃至全国的设计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二、“四堂联动”模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公司名称: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承担学校:福州工商学院

项目名称:“四堂联动”模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项目负责人:雷竞

在当代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创新至关重要。福州工商学院申报的“四堂联动”模式正是为了响应这一需求,提出一种全新的教学策略,以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革新。以下是根据该学院申报书内容所撰写的文章,详细阐述了项目的背景、意义、目标、主要内容及预期成果。

(一)项目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铸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化建设。新时代的高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需要不断创新和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福州工商学院启动的以“四堂联动”模式推动的教学改革项目,旨在通过整合不同教学环节和资源,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和文化观,以及承担时代赋予的重任。

(二)项目意义

该项目的意义在于通过教学模式的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感。通过“四堂联动”模式——主课堂、网络辅助课堂、校内实践小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知识理解和分析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国家认同感和使命感,有助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时代青年。

(三)项目目标

项目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实现课堂内外、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提高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目标包括建立健全的教学资源库,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及推广教学模式,确保思政课程的吸引力和教育深度。

(四)主要内容

本项目的主要内容涵盖了四个方面:首先是打造“教学主课堂”,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针对性;其次是创设“网络辅课堂”,利用数字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增强学生的预习和复习能力;再次是开展“校内实践小课堂”,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加深学生的理论知识;最后是组织“社会实践大课堂”,通过实地考察等方式强化学生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责任感。

(五)预期成果

项目预期达到的成果包括:一是修订和丰富思政课程的教学大纲,使之更符合现代学生的认知需求;二是创建体现“四堂联动”教学模式的教学案例和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方式;三是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这些成果的实现,将有效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这一全面的教学模式改革,福州工商学院旨在建立一个具有示范性和前瞻性的思政课教育模式,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三、江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培训

合作企业: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师资培训

承担高校: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项目名称:江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培训

项目负责人:黄平

江西省拥有丰富的体育文化遗产,特别是在中国武术等方面具有独特的地域特色。江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培训项目是保护和传承江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实施的一项重要工程。在当今文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显得尤为重要,特别是在体育领域。该项目旨在通过对江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调查、研究、宣传、培训等方式,提高公众对江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和认同,培养江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使江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传承。

(一)项目背景

江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培训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指示精神,是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提高其传承水平的积极探索,必将科学有序推进我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传承与传播,进一步宣传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请进校园、融入社会。江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江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种类繁多,包括龙舟、武术、狮舞等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具有独特的体育价值,而且也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然而,由于现代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江西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保护和传承的挑战。

江西省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省,具有悠久的体育文化传统。尽管已有若干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井冈山全堂狮灯、永新盾牌舞)被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遗名录,但在传承过程中仍面临许多困难,如传承人数量不足、文化内涵理解不足及保护意识需要增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体育类非遗项目的传承面临着较大的挑战。

(二)项目意义

此项目旨在通过系统化的保护与培训措施,解决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的传承和保护问题,提高公众对体育非遗的认识和参与度,同时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通过科学的培训和保护方法,可以有效地保持和传承江西独有的体育文化,增强人们对传统体育活动的兴趣和参与。

(三)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主要目标包括:(1)形成系统化的非遗传承培训课程体系,培养传承人才;(2)建立高效的师资队伍和培训基地,保证培训质量;(4)提高非遗项目的影响力和公众参与度;(4)通过项目建设,提升江西省体育非遗保护的水平;(5)促进体育非遗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四)主要内容

项目的主要活动包括:(1)搭建非遗保护培训基地,开展定期的培训活动;(2)开展师资培训和公众教育,增强传承人的教学能力和公众的认知度;(3)利用数字技术发展线上课程,扩宽培训渠道和方式;(4)组织非遗项目展示和体验活动,提升项目的社会影响力。

(五)预期成果

项目预期将实现以下成果:(1)形成体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师资培训大纲;(2)成功举办多期师资培训班,提高传承人的专业能力;(3)发表相关研究和案例分析论文,丰富学术和实践资料;(4)提高公众对体育非遗的认知和参与,增强项目的社会认可度。

通过这一项目,江西省不仅能够保护和传承其丰富的体育文化遗产,还能通过教育和培训活动,提高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视,为地区乃至全国的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模式。

四、新文科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师资培训项目——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为例

公司名称: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师资培训

负责高校:新疆农业大学

项目名称:新文科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师资培训项目——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为例

项目负责人:苏向辉

在新文科的教育背景下,新疆农业大学申报 “新文科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与师资培训项目——以‘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为例”项目。这一项目旨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特别是在教育技术和跨学科教学方法的应用方面。以下是按照项目背景、意义、目标、主要内容和预期成果五个方面所编写的详细分析。

(一)项目背景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文科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改革的压力。2020年教育部提出的《新文科建设宣言》强调了教育的学生中心化、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重要性。新疆农业大学在此背景下,特别针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这一课程,发现存在教师数字化教学工具运用不足、教学内容更新滞后等问题。因此,本项目应运而生,旨在通过系统的师资培训和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学方法。

(二)项目意义

该项目的实施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和跨学科教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理念,项目不仅能增强教师处理复杂、跨学科问题的能力,还能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的理论与实践。此外,项目还注重提升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设计能力,这对于新时代下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至关重要。

(三)项目目标

本项目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参与课程的教师团队在教学、科研和教育技术应用方面的能力。具体目标包括:(1)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工具应用能力;(2)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使之更贴近实际与时代需求;(3)通过实际教学与科研项目,增强教师的实践和研究能力;(4)培养教师的课程思政建设和教学改革能力。

(四)主要内容

项目将通过多个活动实施教师培训和教学改革,包括:(1)开展定制化的教师培训,涵盖高等教育理论、教学技巧、现代教育技术等;(2)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推动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3)组织教学团队参与教育教学竞赛,以赛促教;(4)常态化开展教研活动,包括教学观摩、研讨和反馈。

(五)预期成果

项目预期将达成以下成果:(1)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显著提升;(2)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现代化,更加符合新时代的教育要求;(3)建立起一支结构合理、能力强、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团队;(4)通过示范课和教学改革,推广新的教学模式和理念。

这个项目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发展,也将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产生积极影响,促进新疆农业大学在新文科教育领域的持续进步和发展。

五、基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国际法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

公司名称: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承担高校:齐鲁工业大学

项目名称:基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国际法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

项目负责人:张林

在当前全球化的法律环境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法律人才成了一个重要的教育目标。齐鲁工业大学政法学院申报的“基于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国际法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项目,旨在通过创新教学方法和实践环节,更有效地培养适应国际法律需求的高素质法治人才。以下是根据该学院申报书内容所撰写的文章,详细阐述了项目的背景、意义、目标、主要内容及预期成果。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国际交往的增加,涉外法律事务和跨国法律合作变得日益复杂和重要。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提出了对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新要求。这一政策背景促使教育机构必须创新法学教育模式,提高法律教育的实践性和国际化水平。

(二)项目意义

该项目通过构建国际法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将解决传统法学教育中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国际法律事务处理能力。此外,该项目还将提供一个模拟国际法庭的互动平台,使学生能够在模拟的国际法环境中进行实际操作和情景模拟,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国际法理论。

(三)项目目标

项目的目标是建立一个集教学、实训、实习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法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可以不受地理和物理环境的限制,随时进行国际法律的实战演练。此外,项目还旨在通过校企合作,吸收先进的技术和教学资源,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国际竞争力。

(四)主要内容

项目的主要内容包括构建国际法虚拟仿真实验室,优化和整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以及与企业合作,开发相应的教学和实训软件。具体活动包括修改国际法等课程教学大纲,使其包含虚拟仿真实验内容,以及通过模拟法庭比赛和其他形式的实践活动来增强学生的实战经验。

(五)预期成果

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建立完善的国际法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形成一套以培养涉外法治人才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实验教学提升学生的国际法实践能力。此外,项目还计划建立3-5个高质量的校内外实验实践基地,推动教学内容的国际化和实践化。

通过这一项目,齐鲁工业大学政法学院希望能够有效提升法学教育的质量和国际竞争力,为国际法律环境下的复杂问题培养具有高度适应能力的法治人才。

六、交互式兔染色体制备与核型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

公司名称: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项目类型: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项目

承担高校:扬州大学

项目名称:交互式兔染色体制备与核型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

项目负责人:陈章

在教育和科研领域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正变得日益重要,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申报的“交互式兔染色体制备与核型分析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构建”项目,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创新尝试。该项目旨在通过高度逼真的虚拟环境,解决传统实验教学中设备、空间及安全限制等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验技能。以下是根据申报书的内容编写的文章,详细阐述了项目的背景、意义、目标、主要内容和预期成果。

(一)项目背景

现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染色体核型分析是一项基本且关键的技术,它对于理解物种的遗传背景、进化关系至关重要。然而,传统的染色体分析实验不仅操作复杂,耗时长,还需要昂贵的设备和专业的实验环境,这对多数教学机构而言是一大挑战。为了克服这些限制,扬州大学提出通过虚拟仿真技术,构建一个交互式兔染色体制备与核型分析的实验平台,使学生能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项目意义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能有效节约教学资源,降低实验成本,还能提供一个安全、可控的学习环境,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验技能。通过虚拟仿真实验,学生可以随时进行操作练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此外,该平台还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科研或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项目目标

项目的主要目标是建立一个高仿真度、交互性强的虚拟仿真实验平台,通过模拟真实的实验过程,让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兔染色体制备与核型分析的操作技能。平台将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包括课前预习、在线操作、即时反馈和成果评估等,全方位提高教学互动性和学习效果。

(四)主要内容

项目将开发包含完整兔染色体制备与核型分析流程的虚拟仿真实验,包括采血、细胞培养、染色体制备、显微观察及数据分析等环节。实验平台将采用最新的3D仿真技术和交互设计,确保操作的直观性和易操作性。此外,平台将结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通过视频、教程和互动问答等多种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实验技能。

(五)预期成果

预期该项目将构建一个稳定、高效、易于操作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能够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及相关专业的教学中。此平台预计将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实验技能和科研能力。长远来看,该项目还将促进校企合作,推广至更多的教育和研究机构,成为生物科学教育的重要工具。

通过实施这一项目,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不仅能够改善和优化现有的教学方法,还将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使他们在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中更具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在当今快速变化的教育和产业领域中,跨学科合作和产学研结合已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和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策略。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与各高校合作的六大项目展示了如何通过实际操作、技术应用和理论教学的深度融合,培养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这些项目不仅涵盖了从传统文化保护到高科技虚拟实验的广泛领域,也突出了教育与产业间的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和实践机会。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合作共赢。

注:本文由ChatGPT 4.0根据项目申报书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