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学术期刊 教育培训 软件开发 招标采购 产学合作 供需对接

Menu
  • 文章日志
  • 学术期刊
  • 产学合作
  • 供需对接
  • 文件下载
  • 合作启事
  • 公司简介
Menu

广东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申报指南一

Posted on 2019年9月15日2020年5月5日 by gmtec

广东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广东省—港美通科技专业建设项目

申报指南

基本信息

合作公司: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项目名称:广东省—港美通科技专业建设项目

项目类型:专业建设

项目载体:校企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

项目建设周期:3年

计划立项项目数:12个

本企业计划投入资金:24万元

项目联系人:李昌奎

所在部门:总经理

联系电话:18565685800/+85295688358

合作协议:另行提供。

项目申请书:另行提供。

一、建设目标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汇聚企业资源支持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港美通公司)面向广东省本科高校开展广东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推进专业建设、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

广东省—港美通科技校企合作育人项目的建设目标是,顺应产业的快速发展形势,发挥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港美通公司在实践方面的经验,以专业建设为核心、以教学内容改革和课程建设为基础、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实验实践为媒介、以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为引领,实现实践与理论教学融合、人才培养与师资培养同步、高校人才培养与企业发展合作共赢的目标,以满足社会对等相关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同时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并向全国推广,以广东经验带动全国相关专业群改革与创新,引领全国高等教育发展。

具体建设目标为:面向高校各专业,通过校企全方位合作,带动专业综合改革,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完善人才培养过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考核评价方式,凝练专业办学方向,推动专业建设更加贴近产业需求,提高专业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二、申报条件

1.学科要求。本项目主要面向各个专业等,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制造、机器人、区块链、增强现实/虚拟现实(AR/VR)等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为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等建设增砖添瓦。如有其它专业申报可另行沟通。

2.专业实力。为使项目取得实质进展和合作,申报高校须有专业实力推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3.项目负责人能力。项目负责人须为骨干教师或专业负责人或教学院长。

4.项目团队和前期研究基础。项目团队建议老中青结合,优先考虑有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老师参与项目。项目团队须有前期相关研究基础。

5.学校支持和保障措施。学校须支持广东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提供政策、资金、场地和人力等方面的具体保障支持措施。

三、建设要求

1.实施步骤。公司和学校深入沟通,就项目建设目标、具体实施办法、双方权利义务、保障措施等具体合作条件真正达成一致,签署切实可行的合作协议书,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后实施。

2.实施时间。项目立项后实施,具体事宜双方另行沟通。

3.实施方式。根据广东省教育厅校企合作项目工作安排,校企双方均是项目建设主体,学校方面为实施主体,企业方面为指导及监督主体,双方共同为项目建设成效负责。项目实施中如有问题,双方沟通解决。

4.建设周期。本项目的实施时间为3年,如实施效果良好,可提前结项。

5.检查验收安排。根据广东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工作安排,项目日常管理委托学校和合作企业负责,由企业自主组织项目中期检查、验收、建设交流等。

四、建设成果及分配

本项目的预期成果包括但不限于:

1.相关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公开出版或发表,成果归校方所有。

2.相关专业群系列创新教材,由中央级出版公开出版,成果分配根据著作权法有关规定处理或双方沟通处理;

3.开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4.相关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评价体系等方面研究,公开发表系列论文,著作权归教师所有;

5.相关专业题库,方式为在线考试计算机系统,双方共享成果或按著作权法规定处理。

6.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力争取得实质成效,真正帮助学生掌握现实社会需要的专业知识知识、核心技能、沟通方法、为人处世等,可发论文,著作权归教师所有。

7.相关专业群创新实验室,借助广东省教育厅校企合作项目和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向全国推广,成果归校方所有。

五、支持方式

1.拟支持项目数:共12个。。

2.支持经费:公司为每个项目提供2万元经费支持。

3.经费拨付方式:项目立项后拨付0.5万元,建设中期拨付0.5万元,项目建成后1万元。

4.配套资源:公司为每个项目提供总价值100万元的两款教学软件,供学校教学三年内免费使用。其他配套资源根据具体情况另行协商。

5.企业对于支持的承诺等:企业将履行承诺,规范项目管理,保证项目评审的公开公正,及时公布项目评审结果,并按规定时间向广东省教育厅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承诺的资金、软硬件将拨付到位。

六、申请办法

1.项目申报方式

(1)阅读申报指南,如有疑问可电话咨询。

(2)填写申报书。请根据广东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相关规定和本公司申报指南填写申报书,于2019年8月24日前发送到指定邮箱。公司与申报人沟通,修改申报书,确定申报书终稿。

(3)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广东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要求,公司与学校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具体合作办法和措施。申报人把加盖公章的申报书、合作协议书快递到公司,把WORD版申报书、加盖公章后形成的PDF版申报书发送到指定邮箱。

在编辑申报书(WORD版本和PDF版本)文件名称和电子邮件主题时,请使用如下规范格式:学校名称—负责人姓名—项目类型—项目名称—手机号码,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陈琳—专业建设项目—校企合作电子商务专业综合改革项目—18565685800。请务必在邮件中正文中注明可以联系的手机号码。

(4)把申报书电子版和合作协议书上传广东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平台。

2.申请截止时间:2019年8月24日。

3.提交纸版资料。本项目需要提交纸版资料一式五份,递交地址另行通知。

4.评审立项程序。公司将分期分批组织项目评审和答辩。对于评审通过的项目,公司在广东省校企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审批立项并公示。2019年8月底,公司将立项名单报广东省教育厅核准,最终立项名单以广东省教育厅公布为准。

5.后期检查验收:在广东省教育厅指导下,由企业自主组织项目中期检查、验收、建设交流等。

6.公司联系人:李昌奎,电话18565685800、+85295688358,电子信箱szgmtgs@126.com和lichangkui@gmail.com,微信号wtobook。

7.上述时间节点仅供参考,以广东省教育厅最新通知为准。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案例

2021年12月8日,昆明理工大学与开元电子商务(深圳)有限公司合作的“应用型工科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探索”、开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与西北工业大学合作的“微生物制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系统”,被评为“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项目案例”(共124个)。

2018年5月24日,扬州大学与开元电子商务(深圳)有限公司合作的“跨境电子商务与案例”被教育部评为2018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优秀案例(共20个),其他优秀案例合作企业有IBM、谷歌、微软、TI、苹果等。

联系人:李昌奎13229960002 黄欣18688110709 Email szgmtgs@126.com

公司简介|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集团公司:开元电子商务(深圳)有限公司、开元教育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开元出版有限公司(ISBN 978-988-79866)、开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
业务范围:学术期刊、会议培训、招标采购、学术研究、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

联系方式|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地址:深圳市南山区兴工路8号美年国际广场5栋5层B518号(518054)
联系电话:
李先生+86.13718447297 +852.95688358
黄先生+86.18688110709
电子信箱:ssci@ssci.cc
微信公众号:开来科技供需对接就业育人

单位名称: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纳税人识别号:91440300MA5D8GL17U
地址、电话: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兴工路8号美年国际广场5栋5层B518 0755-21610096
开户行及账号:中国建设银行深圳南油支行44250100001500000114

© 2023 港美通科技(深圳)有限公司